第136期-家庭暴力   
     处理愤怒 防止暴力     

◆ 卢丽萍

暴力是由受害者造成的?

有一句说话,是对家人施以暴力的人常说的「谁叫你惹怒我?如果你不说那些话和做那些事,我便不会发怒,也不会失控打你。」冷静的旁观者听起来都会觉得这是歪理:干嘛打完别人,还振振有词地数算对方的不是,推说打人的举动是受害者的责任,而不是打人者自己的过错?有些施暴者什至会觉得对方从自己手上受到伤害,是她咎由自取、「自己攞嚟衰!」很多时,不只施暴者这样看暴力行为,就是被虐待的配偶也会怪自己不好,不小心惹怒施暴者、使他生气失控而做出暴力行为。「暴力行为是由别人造成的」,这个观念是一个非常常见对家庭暴力的误解。但是,如果施暴者相信「错不再我」,相信他的暴力行为是由别人引起的,他自然不会做什么去停止暴力,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形就好像危险驾驶的司机在公路上奔驰!

施暴者必须有停止暴力的意欲

这话好像多馀,但是很多施暴者就算在施暴过后,却仍然会觉得「这不关我的事,她应该帮我停」。不过,在暴力事件的过程中,只有施暴者自己才知道他的内在状态,何时心感不悦、何时不满、何时开始愤怒、何时感到忍无可忍、何时快要失控。因为整个情绪过程都在他的内心发生,旁人不易察觉。如果施暴者放弃自我观察,反而等待旁边的配偶或女友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而采取行动去阻截他的暴力行为,那就非常危险!打个比喻说:如果把愤怒的情绪比作一辆汽车,愤怒的人比作驾车者,那么驾车的司机便有责任去留意外在的路面情况(如大雨、斜坡或突然切线的其他车辆等),他也同时必须留意自己车辆的内在情况(如车速、正使用的波数、存油量、刹车制操作是否正常等)。在必要时,司机需要因应外在及内在的情况控制车辆使之慢行什至刹停车辆,才可避免交通意外。如果司机自己不去留意这些外在内在的变化,而只是等待邻座的乘客告诉他「前面有红灯…你入错了后波!」可以想像那会是有多危险啊!同一道理,愤怒的人在情绪高涨状态之下,只有他才知道对方什么说话或行动会刺激他,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的内在感觉,以及那分秒之间急速变化的澎拜情绪,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何时进入了快要失控的状态。所以只有他才可以及时干预并截停暴力的行为。他是他情绪的车子的驾驶者!若司机期望和依赖邻座乘客代他及时刹车,那注定是车毁人亡吧!所以施暴者必须记得自己是自己情绪车子的驾驶者,负上监察暴力危险并掌握自己行为的责任。

可以愤怒,却不可以暴力

传统中有一句说话:「君子动口不动手」,颇有智慧。愤怒是人人都会感受过的情绪。愤怒,也必然有它的原由。但是,无论当事人怎样被偏待、被欺负、受压迫…他也不可以用暴力对待另一个人,这是必须坚持的底线。愤怒与暴力没有一个必然的因果关系,换句话说,「我愤怒,所以我打她」,这句话是不可以接受的。我们必须协助当事人修正这个态度,把它改为:「我虽然愤怒,但我绝对不可以打人。」思想决定行为,以上两种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当事人究竟是继续自我放纵、抑或是在紧急关头自我克制。如果你是他的家人、亲友或协助他的辅导员,千万不要对他表达「难怪你」或「怪不得你(诉诸暴力)」等说话错误引导他思想的说话。可以改为对他说:「我知道你难受你愤怒,但无论对方怎样错,你怎样愤怒,也要设法努力制止自己出手打人。」

我可以控制自己

按笔者辅导工作的观察,施暴者可以也能够抑制自己的「冲动」。「冲动」这个词语其实是现代社会的词语,用来纵容自我放纵、顺从感觉、想做就去做、想要就立即要、一不喜欢就发脾气!人越是这样想,不由自主失控的行为就越加严重!其实,只要当事人愿意负上自己的责任、多加一点警觉和努力,他可以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或许他仍会有愤怒的情绪,但却有能力阻止愤怒演变成暴力。他可以下定决心在下一次感到不高兴的时候,留意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留意对方有些什么说话或行为最容易撩动自己内心「火上心头」,在心中亮起红灯。别依赖别人小心说话「避忍」或安抚你帮助你平攸情绪;也别等待对方认错道歉答应你的要求。要告诉自己「无论对方对我怎样不好怎样无理,惹我愤怒,控制我的情绪阻止它变成暴力是我的责任」。当事人心里有了这个意识之后,事情就好办了。当事人可以继续留意自己的内在状态,特别是察觉到「我快要失控」的危险时刻,告诉对方:「我不想失控做错事,我要出去一会,冷静之后约(注明时间)后回来」,然后尽快离开现场,给自己冷静的空间与机会,待心情平复之后才回来再倾谈之前争执的事情。

后记

家庭暴力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本文集中讨论施暴者如何阻截暴力的发生。其实受害人也有保护自己和孩子安全的责任,而不应期待施暴者手下留情。可惜因篇幅所限,未能详细论述。如果读者或亲友有有关困难,笔者鼓励你们考虑寻求辅导,寻求解决办法。

作者为资深家庭治疗师
(笔者的网址是www.Lmcomseling.com.hk
(作者保留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