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期-家庭暴力   
     四川地震後的漫漫長路     

◆ 大牧人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二時二十八分,中國四川發生了嚴重的八級大地震,據報導已超過六萬多人罹難,數萬人失蹤,廿多萬人受傷……。

災情悲慘,舉世震撼;賑災的熱誠,也舉世無匹。世界各地的報章、電視傳媒、萬維網不斷報導最新消息,餘震及堰塞湖構成的威脅,使人憂心、恐慌。重建心靈和未來家園的漫漫長路,要走多久啊!

當我們回到安全的家中,應該如何與家人、兒女及弟兄姊妹一起回應這些災難呢?

一.施與援手

災難引致家破人亡,身心靈受創傷,我們應施與援手。災難無情,但人間有情,作為基督徒,我們定當盡力施與援助,眼見別人受苦,豈可無動於衷,硬著心腸呢?愛神愛人、榮神益人、關懷社會、援助弱勢、響應善行,表彰好事等等,都是我們的基本信念。感謝神,不少基督徒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上,紛紛投入和響應不同的賬災工作,承諾捐獻、代禱、前線救援。願我們學曉「施比受更有福」的真理,培養慈悲情懷,讓小孩學會與別人分享和利他的思想(altruism)。

二.糾正觀念

地震之後出現了不少「天譴」或「多行不義必自斃」這類言論,更有人引用葛培理牧師的女兒說美國遭遇「九一一」事件,是因為國內道德腐敗、色情事業猖獗、同性戀等招致這人為災難!也有人借用歷史朝代更替論,說那些暴君獨裁者殘害忠賢,好大喜功,東征西討,弄到民不聊生,於是天怒人怨,國破人亡。這種說法顯然並不科學,當然,暴君、道德淪亡、戰爭等人禍,會劇化災難。但大自然有其規律,天災難料,不論天災人禍,都波及無辜,我們又豈可冷漠地看待那些災難中的孤寡、老弱傷殘呢!「天譴」這說法總帶著因果報應論,也許有點道理,但這裏指的「天」並不是真神。因為聖經清楚說明:「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詩一零三8-10)因此,無論災難前或後,都必需糾正這錯誤的觀念。

三、等候黎明

神竟容許這些災難發生,祂是否不理人間疾苦?對於受苦問題,基督教也爭論了千多年。苦難與罪就像雙生兒,這懸謎帶來不少困擾,三言兩語不能解答,尤其對正在受苦的人更是切膚之痛,旁人絕不能自命清高地談論。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耶穌基督採取了十架受苦來拯救世人脫離罪惡和死亡。祂選擇這方式的最基本原因是認同人間苦難,帶來新生的希望。此外,苦難是一時一事,但神的慈愛卻是一生一世,信徒的愛心服侍也生生不息。還有,基督教也關注終極問題,黑夜總會過去,黎明將現,那時地必會革新,不再有罪惡、仇恨、死亡、疾病、悲哀和痛苦,這是人類的新天新地。

四、持續關懷

要持續的關懷,切忌三分鐘熱度。大地震後,各界人士包括藝人、名人政要、宗教團體都熱心賑災,有些還勇往前線。據估計善款將過百億元,實屬難能可貴。然而,除了熱誠,還要有智慧。例如,整個城鎮的重建評估、規劃和策略、災民就業、升學、醫療等等,絕非一年半載之事;輔導創傷後遺症(PTSD),也非三數次便完成。不少心靈受創者,失去父母家人的兒童,在未有信任的基礎之下,不容易接納陌生人,也不懂得表達內心感受和傷痛。災後復元,重建家園可能三數年,心靈的康復卻需時更久,輔導員是否有足夠能耐?況且心理治療必需要有不同的成員――例如醫護人員、老師、親屬、宗教人士――的配搭,才能獲得具體和深遠的果效。這些即使是國內的人也不容易幫忙,何況是國外人。試問,憑一股熱誠走上災場的人,是否有特別又適切的專長技能?我們懂得普通話和四川話嗎?可以在哪一方面援助呢?會不會反而對救災構成阻礙?我們的體魄及健康狀態如何?可以扮演甚麼角色呢?也許應該多思考先後緩急、前線或後方等問題。當然,行動勝過高言大志,例如台灣的「九二一」地震,一些團體供應善款和物資,之後數月或一年才分批遠赴災場實地探訪,那份熱誠和持續的關懷,同樣帶來成果呢!

五.隨處禱告

基督徒們可以發揮屬靈的權柄,「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參提前二1、8)。除了個人代禱,也帶動家庭子女多多代禱記念,求神施恩憐憫,醫治並拯救那些水深火熱的災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