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期-有辛無休的照顧者   
     照顧老年痴呆症患者     

◆ 編輯室

老年痴呆症通常在晚年開始發病。由於腦部功能及智能受損,記憶力逐漸衰退,而影響日常起居生活。常見的問題如無法處理繁瑣的事務、理財、煮食、胡亂放置物品等,嚴重的可能在熟悉的環境迷途。此外,患者的語言能力逐漸下降,說話重覆,詞不達意,無法理解溝通的內容。若再遇上生活的壓力,情緒困擾,更會容易出現性格轉變。

老年痴呆症患者最終會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因此,家人或護老者應悉心安排,調整家居環境,利用環境提示及刺激,以盡量減輕患者的功能障礙,協助患者善用剩餘能力,並且給予支持、鼓勵、關懷和體諒,務求患者能維持豐盛而有尊嚴的晚年。

一. 如何處理老年癡症患者 走失?

護老者要預防患者走失,可以從兩方面著手。首先要找出患者遊走及離家的原因,例如:是否要如廁?或是想尋找食物?還是無所事事?認路有困難?當了解原因之後,護老者便能夠有效地作出安排,減低患者離家的意欲。此外護老者亦可以利用環境的設計和有規律的生活來減低患者走失的機會及增加尋回走失長者的機會。

1. 建立有規律的生活

‧ 保留患者熟悉的環境及生活習慣,以增加他們的安全感。

‧ 安排一些患者熟悉又可應付的活動,這樣既可減少午睡或晚間遊走的機會,亦可分散患者離家的意圖。

陪伴患者外出,舒展身心,例如和他們一起到公園或商場內閒逛,或選擇一些視線不會被阻擋而設計安全的步行徑,以便患者能夠「自由散步」。

2. 善用輔助用具

‧ 利用圖畫或文字作提示,增加患者辨認環境的能力。

‧ 利用顏色或布簾隱藏出口,使患者不易察覺。亦可考慮加裝防盜鍊,使患者不易外出,但護老者必須顧及患者在危急時逃生的需要。

‧ 使用電子響鬧工具,例如:感應門鈴、離床警報器、走失警報器等,患者離開住所能讓護老者即時得知。

‧ 為了防患於未然,護老者可以為患者配戴刻有姓名及聯絡電話的手觸或頸鍊,或在衣服縫上有關資料,以便其他人在有需要時可聯絡護老者。亦應讓鄰居或大廈的物業管理員認識患者的狀況,以便協助注意其行蹤。護老者應隨時備有患者的近照,以便在長者走失時可以讓他人協助尋找。

二. 常見的行為問題及解決 方法

常見的行為問題包括:遊走及四處徘徊、失禁、重複相同動作及說話、疑心重等。
行為問題 解決方法
遊走及四處徘徊 ‧作息定時,減少午睡時間。
‧在日間提供有規律的活動,例如散步或健體操等。
‧鼓勵患者日間多做運動,消耗體力,幫助容易入睡。
‧避免喝濃茶或咖啡,及其他含咖啡因的食物如汽水,有助減低失眠的機會。
‧鼓勵患者隨身帶備寫上自己名字、地址、近照及聯絡電話的平安卡,一旦迷失,亦可根據卡中資料聯絡家人。
失禁 ‧向醫生求助,找出失禁的原因。
‧幫助患者養成如廁習慣,定時提醒他們上洗手間。
‧加強環境提示,如在廁所門前貼上標記,方便辨認。
‧穿簡單衣服,如橡筋褲頭的褲會比鈕扣容易解開。
‧保持個人衛生,如有需要時,使用成人尿片。
重複相同動作及說話 ‧利用簡單、患者感興趣及有意義的活動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如摘菜、摺毛巾等。
‧不要生氣或責備患者,應給予慰問及疏導患者不安的情緒。
疑心重 ‧避免與患者爭辯,或堅持事情的真相,因為他們未必能理解真正的情況。
‧不同護老者應諒解患者有疑心重的問題,以採取一致的處理方法。

三.安排合適的活動

活動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重要性

1. 能促進患者的體能、情緒、智能及社交情緒的健康;

2. 協助患者展示他們的能力與才華,發揮他們的剩餘功能及長處,能提升自我形像及自信;

3. 透過成功參與不同活動的經驗,從中練習所需的技能及瞭解自已的能力;

4. 透過合適的活動,能提高專注力及鍛鍊判斷力,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5. 活動能調節沉悶的生活,增加社交接觸,疏導不安的情緒,從而減少行為問題;

6. 讓患者在活動的過程中享受箇中樂趣,感受人間溫情,提高生活質素。

合適活動的要素

1. 要有目的,有意義;

2. 吸引患者自願參與;

3. 患者能力所及;

4. 能符合患者的個人背景,如性別、年齡、社交圈子、教育程度、家庭狀況、個人喜好和需要;

5. 患者能享受活動的過程及參與的樂趣;

6. 給予美好和滿足的感覺;

7. 不會製造威脅或挫敗感;

8. 活動內容及程序要靈活有彈性,能因應患者的能力而作出調整。

活動建議

1. 個人自理

為患者安排合適又安全的環境,並為能力較差者簡化衣飾及用具,使患者能繼續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細節;例如梳洗、進餐、更衣、沐浴等。

2. 家務活動

鼓勵患者參與家務活動,能讓患者從活動中尋回往日的成功經驗。若患者難以應付一些繁瑣複雜的家務活動,如購物、煮食、管理財務等,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安排一些較簡單的活動,如摺疊毛巾,餐前準備檯椅,打掃家居等。

3. 消閒活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和嗜好,患者若能參與自己往日所喜好的閒餘活動,有助提升自我形像、享受生活的樂趣。消閒活動種類繁多,例如唱歌、聽音樂、游泳、下棋、運動、聚會、養魚、栽種、手工藝等。

4. 懷緬活動

懷緬活動,是透過回憶將以往所發生的事情重新整合,使它變得更加完整,可以幫助患者減少苦悶、肯定自我。可從日常的溝通開始,簡單地說,只要在話題中帶到往昔的事情上或利用一張舊照片、一首老歌,便可以讓患者成功地憶起當年往事,再從現況將以往所發生的事情重新體驗。若能組織幾位患者一起緬懷過去,細說當年,更可幫助患者拓展社交網絡和增進友誼。

5. 現實環境導向活動

現實環境導向活動能協助患者重新掌握身邊的環境、時間和人物。這類活動除了可以融入日常起居的小節中,也可利用特定的題目去作安排,如配合節日,用餐及身體部位等。現實環境導向活動的重心在於重覆指導和提示患者當時身處的時間、環境和所接觸的人物。活動例子包括利用放置於當眼處的大鐘,向患者提示一些重要活動的時間;又如每次見面,向患者提示各人的名稱及關係等。

6. 訓練記憶活動

記憶活動有助預防或延緩記憶力衰退,促進日常活動功能。例如「紙牌」 配對記憶遊戲、重溫電視節目情節、新聞討論等。

7. 感官刺激活動

適量的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及本體感覺(身體部位感覺)的刺激,就像給予腦部適當的運動,有助穩定情緒。如品嘗不同的生果、嗅不同的氣味、感受林蔭中的鳥語花香、使用不同質料製造的玩具等,都能提供不同的感官刺激。這些感官刺激活動亦可透過悉心安排,來變成有意義的活動,為患者生活增添色彩。

四.生活之安排

1. 一個舒適的家

‧ 應該是長者熟悉的、擁有家庭化的擺設,且感覺輕鬆自如。

‧ 最好保持舊有的家具擺放格局,如非必要,避免更換家具或大事裝修。

2. 安全的環境

‧ 充足的光線及寧靜的環境,能讓長者較易專注於室內的事物。

‧ 寬敞沒有雜物的通道,合適的防滑用具,可減低跌倒的機會,有助避免碰撞或意外發生。

‧ 避免裝置大型的玻璃門、窗或鏡子,因為所產生的影象,容易混淆長者對環境的判斷。

‧ 應好好收藏利器或危險物品,如剪刀、漂白水、清潔劑等,以免誤用而發生意外。

3. 作息有序

平日應建立一個有規律的生活節奏,例如:定時進餐,日間安排適量的活動,晚上依時上床休息。

4. 簡化生活程序

選用簡便的服裝,如穿著沒有鈕扣的鬆身T恤當作睡衣,用魔術貼代替拉鍊等。一些簡單的輔助用具,亦有助簡化生活小節,如利用藥盒將每天所需的藥物分開、響鬧計時器提示重要事項及泵水式熱水瓶可方便安全地取用熱水等。

5. 適度的刺激

‧ 經常開啟窗戶,除了讓空氣流通外,更能讓長者感受到天氣的變化及時間的改變。

‧ 盡量安排長者參與或完成一些熟悉的活動,如:簡單的家務及梳頭、穿衣等自理活動。

‧ 定期安排長者能力所及的清閒活動、戶外活動、及與親友聚會等,都能幫助長者生活更豐富。

6. 導向元素

利用一些家居用品或溝通技巧,幫助患者對人、物、時間及空間的掌握及適應。例如在不同房間放置大的日曆及時鐘於當眼處,有助長者察覺時間的改變;經常作出適當提示,包括人物與時間、詳細講解活動的目的等,亦有助生活適應。

7. 環境記憶提示

在有需要的地方,可貼上患者容易明白的標記,如不同的顏色,圖片或詞語,有助長者記憶物品放置的位置,提示不同的活動區域或需要完成的重要事項。例如在抽屜貼上「內衣」表示內衣收放的位置;廁所門貼上相關圖片以提示活動區域的功能;在出入口處貼上重要事項的記憶提示,如「關掉爐火」、「電掣」、「帶鎖匙」等,均有助提示長者完成外出前的重要事項。

五.溝通技巧十式:

1. 保持環境寧靜,減低噪音打擾,有需要時可先關掉電視機或收音機。

2. 應與患者面對面,保持眼神接觸,確定取得患者注意。

3. 說話時語調要平穩及緩慢,如患者有聽覺問題,可使用助聽器及面對著他說話,不宜高聲或急促說話。

4. 說話要精簡,每句話只帶有一個訊息。避免用代名詞如「他」、「他們」、「這裡」、「那個」等,應以人名、地名或物件名稱作直接溝通。減少用抽像的概念,例如:「飢餓」、「口渴」是抽象的,「食飯」和「飲水」是具體的。

5. 問題要簡單,每次一個問題,答案不宜多於兩個,避免讓患者有多項選擇,例如:「你要吃蘋果或橙?」比「你喜歡吃甚麼水果?」較為好。

6. 留心觀察患者的表情、音調及動作,例如:開心、痛楚等,以便作出適當反應及提示。適當時,用微笑和點頭給予鼓勵和認同。

7. 當患者忘記整句句子時,可以重覆句子最後部份,以作提示。

8. 需要時,展示將要進行活動的物品,並配合動作解釋。例如:拿著毛巾、肥皂及衣服,以示患者將要沐浴。

9. 談話時間不宜太長,因患者的集中能力低。

10. 當患者不能集中精神時,可輕拍其手臂,呼叫其名字,或著其休息一會,或喝杯水,使其精神緩和恢復注意力。

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署長者健康服務網站

http://www.info.gov.hk/elderly/chinese/healthinfo/selfhelptips/coping_with_chronic_%20illness-c.htm.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