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家庭暴力   

    撰文時正值香港家庭暴力事件再次肆虐,「天水圍家庭暴力事件」發生逾一年,又有樂富的家庭慘劇,聽聞在澳門也不乏家庭慘劇的案例:日前在充斥新移民的澳門北區,有女子在消防員面前跳樓,跌在教會的平台上斃命。在港澳這高度文明、社會普遍富裕的大都會,破碎家庭的遭遇實在叫人心酸。但讓我們先看看一般婦女的情況。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發表有關香港婦女的資料:發現女性勞動人口參與率一直偏低,且女性低學歷、低技術工人的比例偏高,就業收入又比男性低。根據統計處2004年數據,女性每月收入的平均數為$7,950,而男性則是$11,000。此外,女性低學歷人士的參與率上升,女性非技術工人的百分比亦有所增加,由1996年的39萬2千多人增至2002年的56萬7千多人,而且越來越多女性需要長時間工作,每星期工作多於60小時的女性就業人口接近四分一,澳門也有同樣的趨勢,從事低收入、長工時職位的百分比可能比香港更高。

    數據反映近年可能因為經濟轉型,不少低學歷的家庭主婦需要出外工作以維持生計,並較多從事對學歷要求較低的行業(例如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或非技術職位,而女性在這些職位的平均收入更遠低於男性。

    家庭暴力的統計數字反映2003年有3,298個虐待配偶的案例,較2002年上升9%,而受虐者以婦女佔大多數,即每一百人中平均有九位婦女被虐、有十四位兒童受影響。2006年的家庭暴力事件更較去年上升30%。有婦女團體最近指出警方和社署在處理有關個案時未盡全力,在偵察和檢控上力度不足,未能向求助者伸出有力的援手,而社工團體在地區中未能機動性地互相配合,主動接觸有潛在危機的家庭,也叫人詬病。但最近也有研究指出社工的工作量過重,壓力不斷增加,士氣和工作表現難望在近期得到改善。

    有關受虐婦女的調查指出,在這些現象背後,很多婦女都沒有正視「虐打家人是罪行」,在傳統觀念如「家醜不外揚」、「百忍成金」、「出嫁從夫」的影響下,婦女未能堅決地拒絕家庭暴力,反而在保持和諧的大前提、男性主導這隱晦卻根深蒂固的文化本質下,選擇了隱忍或保持沉默。

    面對以上種種及貧困家庭的需要,位於這些社區的教會及社區團體可考慮以下的建議,向區內的危機家庭伸出援手。

1. 為社區內有需要者提供活動、配套
• 安排價廉物美的家庭或親子活動
• 促進共融之餘,也深化家庭關係,叫社區更富支持力和有生氣
• 考慮為中年、低學歷者提供兼職職位或就業途徑,協助他們自食其力

2. 預防和加強對高危家庭的實質支援
• 應特別留意單親、失業、新來港、長期患病、夫婦長期分隔、青少年有行為問題之家庭,協助其認識社區資源及康樂設施
• 主動協助申請援助,鼓勵危機家庭正視問題,以及受虐者及早求助
• 分擔專業人士的關顧:在發現(甚至舉報家庭暴力)、跟進、協助各階段均可扮演積極的角色

教會、團體甚至可以考慮在堂會、機構內組成「外展小組」,商討如何接待區內有需要之社群,策略可包括定期計劃(開辦託管、功輔班、新來港人士小組或設立單親互助組),以及一系列的關懷行動,主動接觸弱勢社群,與區內政府、志願團體配合,建立夥伴關係。教會和社團也可以就家庭暴力、兩性關係等課題,更多關注和推行社區教育。

3. 鞏固教會群眾、強化家庭、珍惜生命
 • 多在講壇和公開聚會(或婚前輔導計劃)中宣講愛惜並尊重生命、重視家人的訊息:堅拒以暴力解決問題,指出男尊女卑、大男人主義並非神原先的設計,婚姻關係不是只講求即時的慾望和“feel”,而是要經年累月地學習相處,夫婦宜逐步學習彼此順服、關愛、互相信賴、滿足和配搭。
• 貫徹中國人顧家和重視家庭的觀念。顧家從愛家開始,愛包括付出時間、心力、主動表達,不是單注重噓寒問暖,或預備美食,而是在感情層面學習經常互相交流及支援,甚至願意承認不足、從新開始。
• 協助父母按子女的才能、成長階段,加以培育。培育的方法宜避免溺愛與喝罵兩個極端,而是以身作則,從他們的個別情況作起步,以欣賞和實質鼓勵,逐步放手叫他們學會作決定、承擔責任、面對後果,並親自認識及倚靠上帝。
• 鼓勵建立親子時光、家庭祭壇和代禱習慣,更鼓勵會眾中的家庭彼此交往,互相支持和記念。

4. 推行社區教育
• 正視壓力、控制衝動:加強成年人及青年人對壓力的敏感度,正視自己壓力的來源及找尋合理的發洩途徑,而非遷怒他人,特別是家人和無辜者。培養積極處理問題的習慣,保持自己及家人的精神健康。
• 停止積怨,學習在情緒平復後表達和澄清立場,正面解決問題,避免長期隱忍和只求維持表面和諧,或只注重面子和外人的看法,建立表裏一致的人生。
• 拒絕冤冤相報或以暴制暴(暴力包括言語中傷、粗言穢語、自毀甚至自殺),學習放下(饒恕)和放手。

5.積極支援和鼓勵任職教師及社工人士
業內近年面對沉重的工作量,每天面對人際的張力、分化、競爭和壓力。所以,需要多以「復和」、「寬恕」等訊息加以鼓勵,提醒他們重整信仰,每天與神同行,為學生和工作對象代禱,支取從上而來的力量去過每一天。                 

 

梁林天慧 • 基督教靈實協會家庭及社區服務顧問,香港聖經公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