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期-一团和气   
     天恩节庆天伦乐     

陈耀南
1941年生,哲学博士,香港大学荣休及荣誉教授。曾任教英华书院及理工学院。已刊书籍四十六种,居港半世纪,移民澳洲十馀年。1996年4月21日受浸于澳洲播道会。

陈耀南博士对中国文化及哲学素有研究,今次《天伦乐》邀请他从基督教信仰看中国传统节期,并阐述中国人执礼之道,好让年轻一代在这方面有更深认识。以下是访问的内容:


问: 中国人重视家族关系和传统节日,借节日联系亲友,维系关系。当中尤其看重农历新年,互访拜年。这与犹太人重视逾越节(犹太人新年),有异曲同工之妙(参路二41-42;出十二1-2、24-28)。可否述说一些中国人看重节期的有趣例子?

答:对家族与节日的重视,原是古今人类社会通性。华人一向以农立国,自周以来宗法社会伦理观念绵延至今,所以特别珍贵「家族共同过节」的温馨与欢乐。春夏耕种培育,秋冬收成储蓄,庆贺本年、预祝来年五谷丰登,特别是冬至及元宵之间一段日子,旅外者纷纷回乡,共享天伦之乐、社群之趣、祭告祖先、教勉儿孙。

此外,炎夏端午,有民间体育之龙舟竞渡,集体衞生之防疾消灾。初秋七夕,庆牛郎织女「金风玉露一相逢」,祝祷人间的婚恋美满。中秋佳节,祈愿亲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凡此种种,例不胜数,都是造物主恩赐人类的「希望」与「温暖」。这些传统文化之有待成全者,在于普遍认识福乐之最后根源、最高主宰在于独一真神而已。


问:新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不重视拜年的习俗,视农历新年假期为休假享乐的日子,多有到外地旅游避年,以致家族亲戚关系疏离。圣经教导我们当看顾亲属,尊敬年长的(参提前五1-2、8;利十九32;箴十七6,二十29),我们应否重申传统文化节期的意义,以倡导年轻一代看重与亲属的关系,学习尊敬长辈?

答:现代资讯发达,交通方便,平时相见容易,而又生活繁忙,所以趁假期休暇旅游,而渐渐倦于「拜年」,实在是情理之常,不足为怪,而又无可避免。反而,人际关系疏离,随个人沉迷于电脑虚拟世界而更什,大厦群居,各固门户,长久比邻而竟不相识。古人所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似乎变成神话!不过,幸好现代屋邨大厦管理,社区文娱康乐组织工作之推展,这方面也渐见改善进步,基督徒在此更大有实践「荣神益人」信念的空间与机会!

现代工商业社会对功利、效率、进步、个人权益等,更加重视,强调去除「人情」的负面因素,可惜往往矫枉过正而忽视其正面价值,对难免表现得「衰退」、「落后」的长者,于是疏淡、背离。其实,「感恩报本」也是上主恩赐人性的良好一面,倘非如此,我们也不会认识、感谢上帝,不会遵行圣训,孝敬父母,爱当然包括亲属长辈在内的「姊妹弟兄」。

问:另外圣经中有关尊敬年长者的教导,如子女要在主里面听从父母;子女长大结婚,嫁娶后要离开父母,与配偶二人成为一体;又论到「作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种种,与中国人传统儒家礼教之长幼有序理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在主里」三字极重要,也是传统中国孝道和基督徒遵守「当孝敬父母」诫命的不同之处。人是软弱的,社会尊重(什至偏重)那个身分、阶层,所属的人就不免放纵。中国自汉至清,二千多年来历朝都是称奉行儒家之教,「以孝治天下」,好的影响当然有,可惜愚孝的愚行什至悲剧也不少。为父母者也是凡人,也很容易会权力中毒,祸患不在令人发指的不孝罪行之下!今天福音广传,最好(也最应该)是「在主里」父慈子孝了!

问:今天廿一世纪,道德沦亡;重建家族、亲戚的亲密关系,多制造机会让年轻一代与长辈、亲戚共聚,彼此认识,加强连系,对年轻一代学习长幼有序、尊敬长者有裨益吗?

答:当然有裨益,要注重的是实践理想的有效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 叔伯的子女称叔伯兄弟 / 堂姊妹。再疏一些,称堂兄弟 / 姊妹、族兄弟 / 姊 妹。
* 姑、舅、姨的下一代,称表兄弟姊妹。
*称配偶的亲人,加一「姻」字即可。
* 众姊妹之各丈夫,称襟兄弟。 * 丈夫之父母,称翁(古亦称舅)、姑;妻之父母,称岳父(丈)、母。
*已逝者,尊辈加「先」字,平辈以下加「亡」字。 〔编按:有关更详尽的名分称谓,可参考作者着作《应用文概说》,波文书局,页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