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期父母同心孩子乐   
     面书朋友     

曦诉
刚刚过了人生上半场,閒时喜欢发白日梦,爱跟天父说稍稍话。回应天父呼召,多年来服侍青少年和儿童,与他们同行、同笑、同哭,是众人的「妈打」。

 大儿子开始有自己的「面书」,庆幸他add我做common friend,我第一时间accept,深恐未来的他「唔受我玩」。我听到部分「过来人」家长教路,不要在子女「面书」上作任何comment / like的行为,以免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定意做个「隐形朋友」。然而,又有其他家长朋友告诉我,子女不会只有一个面书户口,add你做朋友的那个户口是「冻结」的、是「唯读」的,只是让我们有个渠道向他们表达一下,子女们真实的社交生活如何,我们是无法知晓的。

听罢两组家长的教路,还是弄不清谁的「章法」较高,但无可否认,自己宁愿选择后者,起码,我总也算是「堂堂正正的朋友」。如今,只好轻叹一句,做少年子女的父母什艰难。

由于丈夫及自己均在八月生日,适逢是每年一度的全港性青少年活动,因此过去几年的牛一都在EXPO度过。今年丈夫生日,一班年轻人为他在EXPO举行一个简单「庆生」活动,三十多人在接待处附近留影,一如以往,相片铺在「面书」上。隔了数天,返回办公室(我在另一所教会做兼职干事),同事们对我说:「你两公婆真威,全场五千多人为你们庆祝……」我吓了一跳,心想:为何他们会知道的呢?这可真算是私人事件啊!这部分的生活我没打算给他们知道啊!同事们回应:「我们是common friend呀……」虽然我对此一知半解,却清楚意识到,任何事件、任何相片、任何感受,一旦在「面书」上曝光,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其实已经不知道是谁了)都会知道,现今真的是地球村了!……明白了!明白了!茅塞顿开!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朋友群,为何我们接纳自己面对同事时,有一类话题;面对教会弟兄姊妹时有另一类话题;面对家人伴侣又有另一类话题;但就不能接纳少年子女有几个面书户口呢?为何我们会不安呢?

近年流行whatsapp,差不多每人每时每刻都在「低头」、「拨手」,什至可以一边开会,一边whatsapp倾偈,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Whatsapp有一个很受欢迎的程式──开设群组,同一时间里,可以最多50人chit chat,十分方便,夫妇我俩和大儿子也开设了家庭群组,方便联络沟通。

记得一次在朋友允许的情况下,参阅了他们的家庭群组,现节录部分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对话:

姐姐:你睇这是一味咩?估中有奖!(附图是一碟黑色,状似肉饼的东西。)

弟弟:便便,WAKAKAKA!

爸爸:咩都唔紧要,一定好食。

姐姐:多谢你支持我再读书,知道你谂住安享晚年,点知依家又要继续捱落去,多谢你。

弟弟:喂!家姐!咪讲到好似冇你唔得咁bor,头家我都有份,我都出身啦!份工收入好好⋯⋯

爸爸:唉!今日畀老细照肺⋯⋯又唔系我做错⋯⋯激死人⋯⋯

看罢这个家庭的对话,心里一阵暖流。他们可以无所不谈,毫无保留,爱、支持、谅解充满着这个家庭。反观我们的家庭群组,通常出现的只是「今天回家吃饭吗?」、「我大约十时左右回家」、「起身未?」等等这些「资讯」。为何我们的群组对话内容,与他们的群组对话内容有天渊之别?仔细思量,我反问自己,我真的愿意让儿子知道自己的软弱、挣扎、失败吗?上述这位爸爸语重心长的说:「你唔讲,又点知佢唔明呢?又点知佢一定接唔起呢?……你唔讲,佢咪又唔讲罗……」明白了!明白了!茅塞顿开!「表白」才是沟通的开始,为何我们总是认为少年子女有意隐瞒,但又没有发现自己收藏自己呢?

「彼此相爱(尊重)」,是神对我们的吩咐;不但年幼小夥子需要学习,我们作父母 / 长辈的,也同样需要。子女踏入青春期,开始建立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为何我们作父母的会若有所失呢?我们可是担心失去他们吗?让我都学习尊重孩子,定意相信他也爱我,我永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约壹四18上)我爱我的儿子,儿子也爱我,我在他面前可以失败,可以软弱。让我学习向儿子「表白」,让他知道我的压力、挣扎,好成为我的「代祷者」。

爸妈祷文

神啊﹗求祢用祢无条件、不止息的爱来充满我,让我带着勇

气、信心去面对这条未知前景、满有挑战的为人父母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