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期一家樂遊遊   
     今天的孩子真箇累     

雅燕媽媽
家庭主婦,育有一子一女,深信親子閱讀是親職教育最有效工具之一。除了從事出版工作及以網誌推動親子閱讀,亦參與教會兒童及圖書館事工,偶爾獲邀到不同學校分享。

「讀書時讀書,遊戲時遊戲。」是我們小時候常常聽到的至理名言。可是現今的孩子打從嬰幼兒開始,已經要在各樣的知識和技能上起跑,和其他人爭一日之長短。他們讀書時是讀書,遊戲時卻不能盡情遊戲,往往在成人的鼓吹下,遊戲也玩得緊張兮兮,也許會有贏了開心一會、輸了大哭一場的情況。

我們的孩子所承受的學習壓力也實在非常大。小女兒還在幼稚園,校方為了K3的同學們可以及早適應下學年小一的學習,不會被將來的學業壓力嚇怕,結果在下學期推行小一適應週,有時一天的功課可以有五樣,一次過做兩、三版作業不為奇,還有一些抄寫……她一邊做,一邊問:「我不是還在幼稚園嗎?為甚麼要做小一的功課?」其實當媽媽的我也很認同,學校為了孩子他日不被嚇怕,結果今天已被嚇怕了。

大兒子呢?快要升小六了,小五下學期起連同小六,共有三次呈分試,這些成績都是左右他升中派位的結果的,他也知道自己已在作戰階段了。然而,就在剛過去的第一次呈分試之前,學校派了通告,要求小五同學多買三本補充(放暑假前要完成!?),還有暑假期間補課通知等,讓他一心想著考完試可以半夜去看世界盃的熱情,忽然被淋了一盆冷水。

幸好的是,大兒子一直很在意自己的學業,因為打從他小二起,我便跟他說:「考卷和成績表寫的,都是你的名字,媽媽在旁只能扶助一下,用筆去考試的,是你自己,最終要拿好與壞成績的,還得靠你自己。總的來說,你所考出來的,是你的成績,不是媽媽的業績。」故此,他明白成敗得失,還是在乎自己的態度與努力。

壓力有了,動力有了,態度有了,姑且不提成果如何,只因人生是場持久戰、耐力賽,個人素質比一時的結果都來得重要。況且,我們總不能一直學習和工作,學會如何放鬆自己,得以走更遠的路,這樣的時間管理才是明智。

我十分體諒現今「生意難撈」的孩子,然而家長怎樣為孩子減壓,而非加壓;怎樣向孩子表達你明白他的處境,而非加深他的生活難度;怎樣鼓勵孩子,而非羞辱孩子,實在是我們這一代父母必須要在生活細節、與孩子相處的態度上,需要留意和調整的。

忙裡偷閒,人人都想,我不贊成孩子要學百般武藝,但他們可以按興趣嘗試,學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喜歡,成效又欠佳,便要考慮停止。以往聽過司徒永富先生提過「馬太效應」,大概是說做得好的地方,會越做越好──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參馬太福音25章的故事)是以,與其花時間、金錢、精力,還要每次費勁說服孩子上興趣班,倒不如讓他投入在喜歡的活動裡,這樣肯定你不用浪費唇舌,他也會盡力去發揮自己。

至於平常呢?我的孩子都知道,只要每天早早完成功課和溫習,還沒有到上睡覺的時間,他們便會有自由時間,看書、下棋、打機、跳舞、畫畫、做手工、看影碟、碌地沙……做甚麼讓他們放鬆心情的事情都可。要注意的是,因為沒有限制他們可做甚麼,不可做甚麼,所以他們也不會只一味地打機,雖然這個階段也真的會喜歡玩,只要和他們理性解釋,打機等傷神的活動每次30分鐘便要休息,以保護他的視力,他最後都會明白接受。

長假期的時候,有時會一家人旅遊,當然這不是金科玉律,因為往往一次旅行,能放鬆的只有小孩子,大人反而要安排不同的事情而更加疲累了。其實,有時躲在家享受小睡,又或在香港一些地方走走,也不失為很好的消閒活動。

總而言之,孩子在我們家不會也不應被捧得過高,也不要壓得過低,他們在家裡的一席位,應該同樣是被尊重、被體諒、被了解、被關懷和被愛的,我們也同時教導他們學習尊重、體諒、了解、關懷和愛別人。當大人需要輕鬆一下的當兒,也要想想孩子也需要休息,需要遊戲,需要你的愛。願我們都能按聖經的教導、聖靈的提醒,學會如何合乎神的心意去牧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