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期家人連線   
     先展長‧後補短     
 

採訪及整理文稿:愛加倍

培育2 1 世紀的子女, 要先展長, 後補短。
論到幫助子女成才,華人父母一般會從補短著手;這是補短的思維。華人父母著重補短的文化,成了一種典範(Paradigm),釀成孩子只從改善自己的短處來求進步。可是,每當孩子奮發求進時,便會想起自己的短處。

「反思對談」的學教理念鼓勵父母在培育孩子成才的觀念「易框」:
‧改善弱點不如強化優點
‧由「只補短、不展長」易到「先展長、後補短」

聖經的觀點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個僕人的比喻,領一千惡僕的問題在哪裡?他可能知道自己的錢袋比領五千、二千的小,因而著眼於自己沒有的資源,在灰心喪志的心態下,把錢袋埋在地下裡。這惡僕是捨長取短的佼佼者。只留意孩子沒有的能力,因而著力推動他們補短,這是你培養孩子成才的取向嗎?

論到聖經管家的原則,若父母能著眼並幫助子女先發揮天賦的「恩賜」或「強項」,才算是好管家,如領二千及五千而又忠於展長的僕人一樣。

「反思對談」的研發者何述群博士建議父母停一停,問問自己:
1. 我可以做甚麼?不做甚麼?以能給孩子更大發揮天賦潛能的空間?
2. 我可以說甚麼?不說甚麼?以能助長孩子「做真的」和「展長的自己」?

以著名華裔小提琴家陳美(Vanessa-Mae)為例,她媽媽Pamela是一名典型虎媽,陳美在她掌控及強力催谷下,走上音樂之路。以很多香港家長的標準而言,陳美在起跑線上絕對是大贏家,但這個音樂神童過得一點都不快樂。作為家中獨女,更要成為母親心目中的樣板女孩。

21歲那年,陳美終於「反撲」,她解僱母親經理人的職務,以為可重拾正常的母女關係,但母親因此大受打擊,一直不能釋懷,與女兒冷戰14年。陳美毅然放下音樂事業一年,跑往瑞士進行滑雪特訓,不怕弄傷她那雙價值連城的玉手,為的是追回童年夢想。縱然已屆35歲之齡,為求進軍奧運,她看中泰國少有滑雪運動員的「機會」,不惜改用泰籍生父的姓氏,以泰籍運動員身分參賽,終於夢想成真。虎媽贏了擺佈女兒的人生方向,將自己的喜好、價值觀強加於女兒身上,結果輸了最可貴的母女關係!值得嗎?

父母要先易大自己的「框架」, 才能幫助孩子「易框」增值。
聖經說,我們受造獨特及予以才幹,必被造物主所用,幫助孩子全然發揮天賦的潛能是父母的責任,若父母能看重孩子天賦的特質,先幫助他們展長,他們才有自信以自己的長來補自己的短。培育下一代的果效才能事半功倍!

(*內容撮自〈培育21世紀的子女,要先展長,後補短?〉文章,林榮樹博士著,何述群博士修訂為親子版及〈要女兒贏在起跑線 卻輸掉母女關係的故事〉。)

延伸學習:
平台一
‧參閱〈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反思對談」學與教〉(一)及(二),刊於《證主心》189期及191期(請瀏覽「證主」網頁www.ccl.org.hk【刊物速遞】)

平台二
‧ 兒童生命價值教育──導師基礎證書課程
‧ 反思對談學與教──夫婦及親子基礎證書課程
(詳情請瀏覽「證主」網頁www.ccl.org.hk【活動推介】)


「證主」期望透過出版及送贈《天倫樂》家庭雜誌,協助家庭以合乎聖經的真愛為基礎,重建家庭價值。「家庭及兒童事工」今年計劃共開辦40個訓練課程和講座,出版《天倫樂》的全年經費和各項培訓活動需要港幣60萬。現籌得款項39萬,尚欠21萬。
*查詢:2725-8558 (家庭事工──梁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