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期撥開情緒迷霧   
     情緒困擾不用愁     

陳淑芬
浸信會愛社會服務處精神康復者家屬資源及服務中心主任,服務康復者家屬已有十五個年頭。在工作中,感受到家屬的憂慮和著急,同時又體會到家屬對親人的不離不棄。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與家屬分憂和同行是無限恩典。

對香港人而言,「情緒病」這名詞已是十分熟悉的,究竟情緒是甚麼?其實情緒是每人都擁有的喜、怒、哀、樂,是一個涵蓋性的詞語,代表人不同的感情變化,它在不同層面會影響人的情緒、身體生理、思考能力及行動力。

情緒病與一般情緒起伏有甚麼不同呢?每個人都曾經有過不開心的時候,通常這感覺在數天後都會慢慢淡去,而情緒病則是失去了控制情緒的感覺,會影響整個人的日常運作。

個案分享
雯雯(化名)讀中四,成績一向良好,暑假前情緒開始不穩定,常常在臉書(Facebook)留言表示不開心,在家偷偷地哭。九月開學時,雯雯常感頭痛、失眠、心跳快、手震,她翻查有關抑鬱症的書籍及網站,發現自己的情況可能跟抑鬱不無關係,於是主動告訴媽媽,請媽媽帶她看精神科醫生。

爸媽知道後非常擔心,立即安排她見精神科醫生,醫生表示雯雯患上抑鬱症,開了藥給她及建議她見心理輔導員。雯雯在輔導中表達對父母關係不和感到困擾,服藥後情況仍有起伏,未見好轉。到農曆新年時更寫下遺書,嚇得爸媽立即送她入院治療。

爸媽都十分愛錫雯雯,所以事後爸媽主動向家屬資源及服務中心求助,約見社工,一同學習認識女兒的病、如何與女兒溝通及改善夫婦溝通的方法,最後一家人一同參與家庭治療。經過幾個月的輔導,一家人嘗試聆聽對方的需要和期望,雯雯亦逐漸舒緩了對家庭的鬱結。爸媽經歷很大的掙扎後才放手,不只看重女兒的成績,並不斷與學校溝通協調,讓雯雯可以輕鬆和優閒地完成一年的學習,明年才重讀。這段期間,爸媽很多時鼓勵雯雯多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她情緒起伏的日子陪伴著她走出抑鬱的低谷,也學習放手讓雯雯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生活,讓她學習自律,讓她自己做好每一件事。這漸漸提升了雯雯的自信和自尊,而爸媽也學懂讚賞和肯定雯雯的努力。

經歷這種心路歷程一點都不容易,爸媽堅持下來過了這些日子;雯雯也開始與同學再次來往,一同逛街、看戲、打球、唱卡拉OK等等,增加快樂的時光,讓她重讀時再次展現自信與能力去面對自己的將來。

媽媽在難過的日子裡,與互助小組的家屬分享,同路人彼此支持讓她更有勇氣面對。她亦上課學習明白女兒的病,知道抑鬱的情緒會感染家人,於是決心照顧好自己,欣賞自己的付出,有適當的空間讓自己放鬆和做自己喜愛的事情,以平衡照顧女兒的壓力;接受女兒有情緒起伏的時候,耐心等候,沒有灰心。

家人患病怎麼辦?
不過,不是每個抑鬱症患者都像雯雯一樣主動向家人求助,若拒絕求診,並否認自己患病,家人應該怎樣做呢?患者在抑鬱時也會缺乏病識感(個人對病的認知能力),這是情緒病患者普遍遇到的問題。由於他們當時的情緒已出現起伏,故較難分析自己當時的狀態,家人應該先對他們的狀態多加體諒,避免斥責他們。雖然家人難以直接以病為理由來勸服對方求診,但可找一些因病帶來的精神困擾,如失眠、身體不適等問題,來鼓勵他們求診,家人在這時也可找專業人士協助。如果遇到急性的病發情況,如他有傷害別人或自己的傾向,家人便需考慮聯繫專業人士,協助入院治療,以策安全。作為家人的你,可以考慮致電浸信會愛社會服務處精神健康諮詢熱線2535 4135,或致電醫管局二十四小時精神科熱線2466 7350。

此外,你可以到就近的政府健康院或私家家庭醫生診所,帶同患情緒病的家庭成員向醫護人員講述有關情況,醫護人員便會為你寫一封醫生信,你便可拿著醫生信到政府各精神科專科診所排期。你也可以先找私家精神科醫生預約求診。如有經濟困難,難以長期負擔較高昂藥費的話,可先請私家精神科醫生協助,再排期政府專科醫生接受治療。若家人情況危急,可帶同他前往急症室,並將其情況告知急症室醫護人員。

若懷疑患病的家庭成員已求診並證實有精神病,卻不肯服藥及覆診,應該怎麼辦呢?首先,作為家人的你,要保持心平氣和,並要盡力找出他不肯服藥及覆診的最大原因,過程中要和對方有良好的溝通。雖然你們必定很焦急,很想他們盡快服藥及覆診,以致逐步康復,但也要避免再為覆診及服藥而與他們爭持,反而多點聆聽他們的需要,找出他們的主要憂慮而對症下藥。此外,在這段時間,也要和專業人士保持溝通,以便有需要時能作適切的支援。

若你的家人自從患抑鬱症後,一直躲在家中,動力較差,你應該怎麼辦呢?缺乏動力是抑鬱症患者的一大難題,作為家人,緊記要心平氣和,了解他缺乏動力的原因,例如藥物副作用、病徵本身,還是適應不到正常環境而感到挫敗,不同原因會影響我們採取不同的處理辦法。持續責備批評對患者不會有很大的效果,反而用堅定而平和的語氣,保持耐性,則較為有效。此外,家人也不能獨自面對,宜多與醫護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士溝通,尋找合適的資源協助家人。

你想知道自己或家人有抑鬱的情況嗎?
如果你或家人出現下列五項或以上徵狀,並持續出現超過兩星期,而且影響日常生活的表現,那反映你或家人的「不開心」可能已超越一般程度,並需要尋求進一步幫助。
· 情緒低落。
· 對大部分活動、事物或以往的嗜好失去興趣。
· 體重減輕或增加;食慾不振或飲食過度。
· 常常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 動作緩慢或坐立不安。
· 容易感到疲倦或失去精力。
· 無價值感、覺得自己是個無用的人、過分的自責或罪咎感。
· 難以集中精神、思考能力或記憶力減退、常很難作決定。
· 反覆出現死亡或自殺念頭,或企圖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