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期「性教育在家中」   
     性別認同知多點     

康貴華
資深精神科醫生,「新造的人協會」和「後同盟」創辦人之一,致力服侍受同性戀和性別認同困擾的人士,也為這些性小眾人士的家人、親屬及朋友提供情緒支援。亦為新造的人協會、後同盟和性文化學會的顧問、明光社董事。

  要知道如何建立子女的性別自信,必須先了解子女不同階段的心性發展,以及影響心性發展的各種因素。

  兒童和青少年的心性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生理性別身分(出生)。
  二、心理性別身分(2至4歲)。
  三、性傾向的形成(10至14歲)。

  性別本來就是按新生嬰兒的生理性特徵而被社會所賦予的,我們稱之為生理性別身分,屬於孩子在心性發展中的第一階段。主觀心理性別身分的建立屬於第二階段。(註)

建立性別氣質
  父母兩性的角色和關係,對孩子性別身分和角色的建立,及下一步的性傾向、戀愛關係的建立,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性別自信和性別氣質的最重要階段是0至6歲,是透過兩方面的影響:

  一、建立情感依附關係︰嬰孩出生後5至6個月,漸漸與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建立情感上的依附關係,最早期的依附對象通常先是母親,後是父親。基於嬰孩的基本需要被滿足,便與照顧者建立信任。著名心理學家愛利克.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指出,心理社交成長的首階段是0至2歲,是孩子與別人和世界建立基本信任的階段,若常被忽略,孩子會感覺不安全、焦慮、挫敗、懷疑、退縮和缺乏自信。嬰孩往往是從父母的對待,看到自己的價值和重要性。

  二、建立性別認同與模仿︰性別認同與模仿建基於安全的情感依附關係。通常女孩與母親或姐姐性別認同,而男孩與父親或哥哥性別認同。男孩在性別認同的過程較女孩複雜,因男孩需要在情感和性別認同上與母親分離,然後依附及與父親性別認同,所以母親要學習放手,而父親要學習接手。若父親不在或與兒子關係疏離或惡劣,兒子便很難建立性別自信和男子氣概,下一步更難與其他男孩子建立融洽的同性友誼,甚至可能招致同性同學的嘲笑或欺凌。若父子關係良好,有助兒子成為自信的男孩子,因而較易融入其他男孩子中,建立健康的同性友誼。

  女孩若與母親關係良好,較容易接納自己的性別身分,甚至為母親感到驕傲,並渴慕成為像母親一樣的女性。父親對女兒的性別認同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視,父親可讓女兒感受到異性的肯定、愛和尊重,因而令女兒對異性產生信任、愛和尊重,將來與異性相處時感覺安全。

  5至10歲是性別身分和角色的鞏固期,在這階段,同性的同學、老師和導師的影響力也很重要。

性傾向的形成
  心性發展的第三階段( 約1 0 至1 4歲),是性傾向的形成,也是大家熟悉的青春期。這時期性荷爾蒙逐漸成熟,青少年會對異性或同性產生興趣和性興奮的反應。在心性發展的第二階段,如果心理性別建立得不好,會影響青少年下一步的性傾向。心理學家發現,若兒童無法與同性認同和「埋堆」,卻常常以異性為玩伴,和過分與異性認同,到了青春期,會對異性沒有興趣,反而對同性產生強烈的同性吸引和興趣,發展出同性戀傾向。

建立性別自信八原則
  按我過去二十多年輔導父母教養子女的臨床經驗,建立子女的性別自信有八個重要原則和方法:

  一、切忌性別歧視︰無論是重男輕女或重女輕男,都會損害子女的性別自信,產生性別自卑。父母很難避免對孩子的性別有所偏愛,但我們要明白,這樣做會對孩子的性別認同和自信建立都有負面影響,必須盡快放下自己的偏好,無條件地接納和欣賞子女的性別。

  二、肯定性別身分和角色︰小孩在1歲半至2歲時已經開始產生性別認同,跨性別的思想行為通常在2至3歲時已展現,家長要特別留意小孩有否出現以下表現:希望成為另一性別或堅持自己為另一性別;不喜悅自己身體的性特徵;希望擁有另一性別的性特徵,易服或作異性打扮;玩異性的玩具和遊戲;幻想和角色扮演;跟異性「埋堆」;舉止和聲線跟其他同性有所不同。如果父母留意到孩子出現類似的表現,要恰當地引導,不要盲目批評,把握機會肯定稱讚子女被賦予的性別身分與角色。

  三、父母相愛和尊重︰子女在性別認同的建立和對兩性角色的了解,父母的影響力至為重要,也是子女最早期所接觸兩性角色的模範。有些父母會在子女面前抱怨、數落另一半的不是,對於年紀尚小的兒童而言,這種行徑可能會令他們對另一位家長的性別產生厭惡或負面感覺,因此父母要多表達對彼此的尊重、稱讚和欣賞,讓子女明白兩性都是好的,是平等的,各有強弱之處。父母要多表現兩性角色之間如何化解衝突,在生活上彼此配搭和合作,樹立榜樣,通過身教讓兒童明白兩性各有魅力,使子女對自己的性別身分產生認同感。

  四、接納子女的性別氣質︰神創造每個人的時候,都賦予獨特的心思。每個人同時擁有男性氣概和女性氣質,分別只在於比例上不同而已。性別氣質的成因,有先天傾向,亦有後天因素,父母切勿陷入過分的性別定型之中,要接納和肯定子女的性別氣質。

  五、別讓子女替代配偶角色︰若夫妻關係惡劣,很容易不知不覺地從子女身上尋找慰藉作補償。兒子可能漸漸成為母親訴苦的對象,而母親對父親的各種不滿和指責,會阻礙兒子對父親和男性的認同,削弱性別自信,也妨礙他融入男性群體當中。

  我曾遇見另一情況,有些父親因為夫婦關係惡劣而得不到性滿足,漸漸轉向女兒尋求慰藉,最終引致亂倫,對女兒造成深遠的創傷,影響女兒的性別認同和性傾向的發展。因此,父母切勿讓子女擔當或代替配偶的角色,妨礙子女成長。

  六、助子女建立同性友誼︰孩子需要同性朋輩的接納和愛護,才能建立個人的性別自信和自尊。如果父母察覺子女遭受同性朋輩的嘲笑、排斥、孤立、甚至欺凌,就要主動接觸老師,與校方商討處理和改善的方法,負起保護孩子的責任,並要疏導孩子的情緒,肯定孩子的性別身分,主動幫助孩子與較合得來的同學建立友誼,如透過生日會,或在假期相約同學和家長到郊外旅遊或打球等康樂活動,使孩子在學校裡有好朋友友守支援。

  七、同心協力教養子女︰雖然社會上流行「男主外,女主內」的價值觀,但上帝賦予父母共同教養子女的責任,尤其父親在教養上更要擔當領導責任。父母各有特性和角色,但父親所扮演的角色,無論母親怎樣努力,都不可能取代,因此父親在小孩建立性別自信上要加倍努力。

  八、努力建立親子情︰父母對子女要減少批評責備,多稱讚肯定,要給子女足夠的時間和關注,要和子女一齊玩耍、運動,建立共同興趣,亦可贈送一些具性別特色的禮物給子女。在建立父子情的時候,兒子會認同及模仿爸爸的男子氣質,此時媽媽就要學放手。爸爸如能疼愛母親和女兒,亦可幫助女兒接納和喜悅自己的女性身分和角色。

給單親家庭的建議
  現代社會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對於單親家庭而言,必定有一個父母角色的缺失。我建議單親家庭的父或母,讓一些親友成為代夫或代母的角色,切勿經常在子女面前斥責離婚伴侶的不是,讓子女仍可接觸到對方,得到父母雙方的愛。如果配偶早逝,就可以多向子女講述已離世配偶的長處及對家庭的重要性,鼓勵子女學習模仿。教會亦要關懷這些家庭,幫助他們建立代夫或代母的角色。

家有跨性別兒童怎麼辦?
  「跨性別」是指一個人的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或性別行為、角色不符合。較嚴重的一種情況稱為「性別認同障礙」,是指一個人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屬於另一性別。

  一、將目標放在改善子女與家人、與朋輩的關係上。請緊記,跨性別認同不是孩童刻意的選擇,是心性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其中一個適應狀況,責備只會引致彼此關係惡化,也可能令孩子的情緒和精神問題進一步惡化。

  二、不宜將問題歸咎於孩童本身,父母可以改善與孩子的關係,以肯定和正面的鼓勵,建立孩子與同性的性別認同。

  三、即使孩子的性別認同沒有相應改變,父母為增進與孩子的親密關係而付出的努力,斷不會白費。成功與失敗的定義,不應局限於性別認同的改變與否,應以孩子整全的人格成長發展和親子相愛關係的進深為最大目標。

  四、父母要隨時準備接納、包容、甚至擁抱孩子的跨性別身分和行為,學習求同存異,不論孩子的性別,永遠愛護和支持孩子。

   (編按︰篇幅所限,本文未能詳盡探討同性戀議題,如有關於同性戀的查詢, 請聯絡相關機構。聯絡資料請參本刊第19頁。)

註︰
Practice Parameter on Gay, Lesbian, or Bisexual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Noncomformity, and Gender Discord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2; 51(9):959-964.

參考書目︰
1. Wong, Melvin W.(2013). Raising Gender - Confident Kids: A Practical Guide. (New ed). Singapore: Armour Publishing.
黃偉康博士著,《性別有自信,孩子更快樂》(中譯本2013)。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
2. Nicolosi, J., & Nicolosi, L. (2002). A Parent’s Guide to Preventing Homosexuality. Illinois, Downers Grove: InterVa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