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期「建立孩子的领袖品格」   
     建立孩子自信心     

吴芳芬
前中学老师,后进修神学及辅导,曾任堂会牧者及小学校牧,服侍儿童及家长群体多年,今是自由传道者,爱透过教学及写作,整理人生体验,希望人生下半场活得更精彩。

以下两个孩子,谁更有自信?

  小花今年九岁,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成长。每年父母也带她去旅行,小一小二她全级考第一,在英文书法方面,她更是获奖无数。父母觉得自己很成功,但她却视自己是废物,只因她最近中英数测验只有80多分,她为此什至想死。

      志雄出身基层,他年前才由国内来港,说话起初还带些乡音,自知英文能力不及人,他自愿降级读中二。平日见他捧着厚厚的字典在读,并勤做笔记,遇上有不懂的地方,他便向老师请教。一年后,他的学业成绩突飞猛进,还取得全级第一名的学业奖和进步奖。

  按世人的眼光,小花应该最有自信,因为论物质、居住环境、出身、学校、父母背景等,都比志雄优胜,但小花却看不起自己;相反,志雄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或背景而自暴自弃,他有很强的个人信念,推动他努力向上和自强。

有自信的孩子有何表现?
  你的孩子是属于有自信还是无自信?当孩子愈大愈「无胆」,在家弄得天翻地覆,在外却不敢回答别人的提问,这孩子有没有自信?一般而言,有自信的孩子会有以下的表现:
(1)说话大声
(2)给人顽皮的印象
(3)好奇、爱发问
(4)肯尝试,也敢尝试
(5)敢表达意见
(6)有自理能力
(7)能够独处
(8)不介意别人批评,因为他肯定自己所做的事

  至于自信心不足的人长大后会变成怎样?倘若一个有能力的人,他的自我价值感很低,他便很容易透过工作来抬高自己,变成一个工作狂或孤僻的人。又或者一个能力较低、但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便很易走向阿Q式的孤芳自赏或自我中心。而能力及价值感都低的人,则容易抑郁及很自卑。

自信是什么?
有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是有价值(信念)及有用(实力)的。而价值感则来自一个人的归属感、爱和尊重。人往往是从家庭、学校及社会得到这信念。而一个人的主观信念,主要来自他的原生家庭。
  以下是十种打击孩子自信的父母,看看当中有没有你的影子:

(1)智慧型:对自己的孩子有很高期望,常将孩子与自己比较,孩子当然是给比下去。

(2)富有型:生活水准高,孩子有私家车接送,不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要工人姐姐喂饭,自理能力及责任感偏低。

(3)顾惜型:什么也说不好,令孩子缺乏判断力,因为怕孩子受伤、有危险,令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

(4)紧张型:怕孩子不安全,事事贴身保护。母亲不在身边,孩子会显得手足无措。孩子测验少了几分,母亲即责怪自己跟孩子温习得不够。孩子多有挫败感。

(5)苛求型:事事追求完美,孩子总不合其心意,永远感觉自己是失败者。

(6)封闭型:判定某类孩子是乖,某类孩子不乖。「读得成书」是乖,不能安坐的孩子就不乖;女孩子要斯文,开放爽朗就不好。

(7)偏心型:偏爱听话或与自己性格接近的那个孩子,通常会忽略最「掂」的那个,被忽略的那个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8)品牌型:认为就读名校的孩子才出色,选科强调选专业人士科目,母亲会为孩子入不到名校而哭泣,孩子会觉得自己无前途。

(9)争吵型:夫妇常为孩子的事争吵,孩子会觉得是自己不好,视之为自己的错。

(10)霸权型:事事干预,事事为孩子安排,造成子女依赖父母。

  若你是父母,孩子在你的培育下,会是愈来愈有信心,还是愈来愈无信心?

如何培育孩子自信
  1. 让孩子肯定自己的价值
  父母的价值观会影响孩子,我们要教导孩子肯定自己的价值,不单让孩子在家无价,在社会也是无价,成为世界的宝。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本身就有价值,不在乎外貌和能力。我们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看得到的爱和感觉到的爱。

  在家中,父母若给予孩子肯定的价值感,他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孤儿院的孩子没有人抱着喂食,而是用机器喂食,很多孩子会夭折,九个月大的孩子也不懂得笑,无反应,因为无爱、无归属感、无价值。若孩子感觉自己有价值,他会笑及有问有答。

  孩子上到中学,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话题多环绕考试和活动。孩子不可能一世顺利或成功,父母的把关尤其重要,当孩子觉得自己无价值,父母就不要再说他蠢、粗心大意,而是告知:「不要紧,你已经很努力了。」

  2. 提升孩子的能力
  父母可以透过多元培育,让孩子接触不同科目,即除了语文、数理外,也可让孩子在空间、体能、音乐、人际、内省及自然观察等方面,去认识自己。亦可透过参加课外活动、集体活动、社交活动、生活营、校内外比赛等扩阔生活经验,结果不重要,学习看别人的批评是让我更认识自己。

  3. 陪伴
  你享受跟孩子一起的时间吗?六成双职母亲晚上八时才回到家中,孩子九时三十分便要上床,而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快D」──叫孩子快些做功课、温习,孩子的回应:「你除了同我讲读书,仲有咩?」孩子感觉父母不看重自己,只看重他的成绩。其实,父母可善用晚上亲子伴读或閒谈时间,跟孩子分享故事及生活体验,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

  4. 等候
  要让孩子认识自己,不是为了破坏其自信心。让孩子学接纳自己,孩子做事不一定要快,可以是做得慢但仔细;要确信其价值不在乎能力高低。父母要学习等候,孩子有其做事的步伐,要肯定孩子能力和努力,如:语文及数学已达到基本要求,可帮助孩子订立可达致的目标。若孩子做事慢,则要着他提早预备,有人说八岁后的孩子开始少再欣赏自己,如此下去,孩子一遇上困难,就会灰心及无动力,父母可适当地欣赏孩子的态度。

  5. 爱
  要让孩子感觉被爱、被尊重及有归属感,他感觉自己有价值,才会去求知。但父母要觉醒不可过分溺爱孩子,想像一下孩子二三十岁,仍要母亲叫他起床,什或越洋打电话叫他起床;不知如何转乘地铁,不晓得洗衣服,假期父母找工人姐姐帮他清洁房间。父母要醒觉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学独立。
  
  6. 学习放手
  父母要学习「放手」。放手不易,因为父母之前帮子女做了全部,现在你可找些你放心交给他去做的事,如:叫他按时按电饭煲开关、让他自己过马路。因为帮助孩子建立小成就,可成就大信心。要知道:父母不放心,等于对孩子无信心,因此,父母可按部就班让孩子自主,相信其能力,欣赏孩子努力的成果,放手给孩子寻梦。

  总括来说,有些事是你从来不用做,但现在你会做,那是成长。男孩子以前不用剃须,但今天他要,因为他成长了。以前你不用戴老花镜,今天要戴,因为成长了。有些事是从前不愿做,但今天会做,那是改变。从前对孩子苛求,现在多些欣赏,那是改变。又或者有些事是从前无胆做,但今天够胆去做,那是突破;就如:从前怕在人前说话,现在够胆了,那是突破。若我们希望孩子成长、有改变、有突破,那么先要由我们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