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界外   
     放手放心     

放手放心

吳李金麗

那天晚上,我們有一頓家族晚餐。因為大姑姐的女兒從英國回港渡假,我的兒子家駿從美國回港渡假。席間,成人總愛問東問西,了解在外國讀書孩子的情況。大姑姐約家駿及大伯的兒子坤坤翌日一起去看電影。我問大伯的小女兒熹熹為何不去?大伯娘說沒有人帶她去。我說:「她可以跟哥哥一起去。」「不可以,她很麻煩的,哥哥不能照顧她。」我建議:「哥哥已升讀中學,她也升小三了,工人送他們到九龍塘地鐵站,讓家駿接他們,應該沒問題吧。」「不,不可以。」大伯夫婦異口同聲的說:「以前試過,女兒很麻煩,他做不了的。」我感到驚訝的是坤坤也點頭認同父母,認為妹妹的確很麻煩,自己照顧不了她。

但我認識的熹熹,並不是那麼頑皮不聽話。我想這不是子女的問題,而是父母能否安心放手,讓子女獨立。我對坤坤熹熹說:「坤坤,以前你不能照顧妹妹,以前妹妹也很麻煩,但是現在你們已長大了,明天,你又長大了一天,妹妹也長大了一天,合起來,你們長大了兩天,所以你是可以照顧妹妹的,而妹妹也不再是以前的麻煩人,對嗎?」兄妹二人點頭稱是,我以為父母也會放手,讓兒女試試獨立,豈料,父母仍說不可以。

父母常有這樣的矛盾,一方面希望兒女早日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就是放心不下,以為兒女走出自己的視線範圍,就會出現甚麼難以控制的事,保護不了兒女。當兒女學習獨立自主時,父母也當學習放手放心。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與子女一起成長,以下是一些訓練父母子女一起成長的方法。

•  抓緊機會: 從日常生活中訓練子女自我照顧,例如:鼓勵幼小的孩子學習穿衣服鞋襪。透過實踐,孩子才能認識和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可以駕馭外在環境,從而增加自信心和勇氣,去應付隨著成長帶來的挑戰。父母從小事中,讓自己操練放手放心。

•  父母對孩子有信心: 有些父母過份擔心孩子能力有限,往往迫不及待地替他們的子女「操刀」完事,長遠來說便剝奪了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因此父母一定要對子女有信心,深信他們可以有能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務,孩子才會肯定自我的能力,增加其獨立感。

•  接納挫敗: 有些父母十分嚴厲,對孩子的表現諸多挑剔和批評,漸漸地,孩子覺得自己「樣樣不能」,便放棄嘗試,失去主動,事事徵求父母的指示及幫助。因此父母要學習接納孩子的失敗,不要老是斥責或漫罵他,反而要繼續給予機會學習,讓他有信心地繼續前進,不怕挫敗,這樣再接再勵的態度,不但能培養子女的獨立能力,更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  父母應懂得說「不」: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微不至的,大多時孩子想得到的東西或表達的意願,父母都竭盡所能去滿足。如此有求必應的做法,不但未能幫助孩子發展他的興趣和能力。還可能使他變得倚賴。因此父母應儘早在他年幼時向他說「不」,讓他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付出能力和時間去獲得的,而且他有責任去處理某些事情。例如:收拾玩具。不是讓他以為父母理所當然的為他解決一切。

•  給予安全感: 在訓練孩子的獨立性時,父母不但要提供適當的指導和鼓勵,也要給予安全感,讓孩子有信心完成自己的任務。孩子幼小時,父母的存在可使他感到安全,令他可盡情去繼續探索。父母的鼓勵或批評的態度也可以影響孩子的安全感。若孩子知道無論他遭遇甚麼事情,父母都會無條件地接納、支持和鼓勵他,他就有信心和勇氣去應付難題,而不是裹足不前,事事去找別人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