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婚姻危機   
     美麗的孩子     

美麗的孩子

◆ 吳李金麗

3歲扶她一把

我在2001年聖誕的親子北京團認識黃展凝,那時她才3歲,個子小小,身形纖細,十分活潑可愛,口齒伶俐,表達能力很高,記憶力又強。我不忘記那天傍晚,天氣十分寒冷,我們到秀水街,她張開戴著手套的手,仿如一個機械人,口中不停的說:「很冷,很累,抱我!」這場面怎不教人愛憐、感動?父母抱著她一會兒,她又在路上走動,她的勇敢深印我心。在遊覽中華世紀壇時,她很疲倦的嚷著要父母抱,他們說要她多走一點路才抱她,剛好我在旁邊,把她抱起來,走了幾步,她見前面有吸引她的事物,馬上掙開我的臂彎,下地如飛的去了,我只好在後面跟著她。

孩子就是這樣天真瀾漫,當他有需要時,你在旁邊扶他一把,讓他得力往前走。我們的天父豈也不是這樣待我們嗎?

在回程的飛機上,凝凝、學勤與我同坐。在玩的時候,學勤無意中碰撞她,她要求學勤道歉,學勤很不願意,在我的鼓勵下,他勉強說了,但凝凝不滿意他講不清楚。她的意思是學勤沒有真誠的道歉。我問她怎樣才算清楚?她說:「他要望著我,說:『凝凝,對不起。』」她的堅持與執著不無道理。

體恤人軟弱的主:

求你使她成為一個通情達理,為人中肯,善於聆聽的人;而不是事事批評,說話有「刺」,咄咄逼人。1

4歲自我激勵

那次海下灣一天親子遊,中午與幾個家庭一起午膳,她與學勤嚷著要跟我坐,我就坐在他們中間。後來,凝凝說要來個吃飯鬥快比賽,她拿出她的美麗貼紙,邀請我和學勤參賽,勝出的可得美麗貼紙一個。我們三人真的來一個大比拼。結果學勤第一,我第二,她第三。

她很開心的給了學勤一個貼紙,說:「你這麼快,獎你一個貼紙吧!」。然後,她對媽媽說:「媽咪,我也獎勵自己一個貼紙,好嗎?」媽媽當然說好。我望著凝凝,覺得她十分可愛,她的EQ很高,遇到挫敗而懂得自我激勵,面對勝利者而不會嫉妒。在與她多次的接觸中,我發覺她充滿自信,很能明白別人的感受,甚得人的喜愛。

主啊!謝謝賜她一顆敗而不餒,勝而不驕的心,求繼續賜她包容和饒恕的心;怎樣饒恕了她,她也要怎樣饒恕人(西三13)。當別人傷害了她,她不會只是怨恨,而能反省這是對方蓄意傷害她,還是無心之失。若她心懷報復,就是自己繼續傷害自己了。

當她自覺無能為力時,她可能正是以消極、逃避的方式來宣示不滿。求使她清楚知道這可能只是主觀感覺,並非真的前無去路。求你使我們作父母的,成為她傾訴的對象。讓我們一起仰望的笑臉,讓我們一起稱頌的名(詩四十二5)。2

5歲專心依靠主

7月,她跟我去「大澳一天遊」,回程時她坐在我身旁,車子穿過山路,顛簸而行,很是辛苦。她很害怕的望著路標說:「嘩,又上高些了。」忽然她低下頭,合著手。後來她告訴我,她向天父禱告,因為她很怕,後來我抱起她。5歲的她,對神的倚靠表露無遺。在分手時,她緊緊的抱著我不放,那種場面真的很感人。

賜平安的主:

當她「的性命在獅子中間;他躺臥在性如烈火的世人當中」(詩五十七4)時,神啊,求你使她「倚靠你,必不懼怕」(詩五十六11);使她心堅定,能唱詩歌頌你(詩五十七7)。

主啊,雖然我們都害怕經歷恐懼,但是讓她明白,恐懼扮演著保護我們生命的角色。

感謝你給人面對恐懼時,可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不能動彈和沒命奔逃。讓她能在不同的情況下,作出恰當的反應。

求你使她的心意更新(羅十二2),能高聲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詩四十六1-3)3

6歲事奉主關心人

9月26日她與父母參加天倫樂的親子步行籌款同樂日,我與她真的很久沒見面了,她在國際學校唸小一,仍是侃侃而談,有說不完的學校生活,我很認真的在聆聽。她告訴我很累,但很開心,因為可以幫助師母籌款出版「天倫樂」雜誌。

12月的聖誕,她又參加清遠關愛團,我邀請她分享見證,她一口答應,面對幾百人,毫不畏縮。她娓娓道出信主後,主叫她不要做壞事,要向人傳福音,要愛人如己,所以她聽從主的吩咐到清遠去,幫助有需要的朋友。她雖是全團最年幼的,卻是感受最深的。

良善的主:

良善並不是生而固有的,而是透過教導與學習得來的。正如你教導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十24)。求你幫助我們作父母的努力去愛,去建立,去培育,並影響兒女行善;將良善栽種在他的內心,成為他的人生觀。讓我們努力為兒女清理出一條道路,行在其間。

主啊,讓她善用你給她的能力與時間,作出塑造人們生命的決定。「有了機會就當向人行善」(加六9-10)。讓她所立的志向,是「要得主的喜悅」(林後五9)。願她所作的是要得主的稱讚──「良善忠心的僕人」(太二十五21)。願她所結的果子是良善、公義和誠實的(弗五9)。4

1. 摘自《以禱告為家》,吳李金麗著,福音證主協會出版,2004年7月,頁44。

2 .同上,頁18。

3 .同上,頁32-33。

4 .同上,頁68。